”等等。我怀疑把州改为县,是因为人口散去城市萎缩,不是改县后才失去险要之势。出了容县北门立即往西行。不久转向北,沿大容山东麓走十里,有溪流自西北流来,向东流入绣江。于是接连渡过溪右,又渡到溪左,渡了三次就沿溪水溯流而上,行走在夹谷间五里,是石头铺。从这里又涉过乱流的溪水,水势越加缩拢,山势越加狭窄。向西折入山峡中前行,穿过山峡共走五里,山势重又开阔起来,这是李村。随即越过一座桥,又渐渐步入幽深险阻之地,盘旋在山峡间,只见溪水流在壑谷底,树枝蔓延在空中,藤葛竹林深沉荫蔽,抬头不见天日。五里,登岭,又盘旋在岭上的峡谷中。又走五里,忽然山回谷转,积水满池,环绕浸润着山麓,开阔处如湖水,狭窄处如山涧,都平静溢满不流动,左右回绕交错,上下荡漾,真是深山中的奇异之境。不久沿路走向南山,水连接到东面的山坞,就筑了堤隔在山坞中,以便走路的人通行。再向南出峡,水便往西流,这里是水源,大概是大容山向北下延的山脉盘结相夹形成的。从这里起水流分为东西两股夹在路两旁,顺水流向西北出山。二里路是同山墟,山体从此开阔起来,原野中田地肥沃,村落高高低低。转向西行,仍望得见大容山的西峰巍然突出。五里,有条大溪自南边,小溪自西面流来,两溪相会后与东面流来的溪水互相并行向北流去。于是涉过南来的大溪,溯西来的小溪走,向北沿着山岭过了鸡黍山,有村落在路左。越过溪流往北走,落日还有余辉,路上的人说,从此将向北进入深山峡谷之中,无人居住,便在秦窑停下了。秦窑这地方,是鸡黍山北面山坞中高悬的一座小土山。左右两侧都有峡谷,通着一条狭窄的小径,有两三家人在土山上居住,小径在它前面分岔,溪水在它下方合流。主人正在剖竹为建房做准备,〔取大竹来捶扁使它裂开,竹片大一尺左右,而长处有整条竹节长,用来覆盖屋顶兼作椽子和瓦片用。〕迎接客人有山村人家的风味,不像其他地方躲避客人如避猛虎一样了。
初七日早餐完后,从秦窑往北行。穿越山峡二里,山又环绕成山坞,有村落在其中,这里是卢绿塘。从此处沿壑谷往西北行,山谷愈加幽深,道路愈加阻塞,山上全是丛聚的茅草荒芜的荆棘,再也找不到如像水源一带那样的高树深林了。何况茅草高的没过头顶,辨不清头上边是东还是西;短些的遮过胸脯,看不见脚下是平坦还是坎坷。这样的路走了三里,路过大虫塘。又行二里越过长岭顶,这才望见北面的白石山在重重山峰之外。于是向西北从岭头下走二里,又从坑谷中下走一里,是石潭村。从村北越过小桥,沿东面的岔道行五里,山坞十分开阔,有江水自南往东北流注,这是西罗江,是发源于大容山西北麓,到此才能承载船只,而后向东在头家寨流入绣江的江流。江流很大,横截江流而渡,水没过大腿。北岸是平地墟,有船下行到绣江。由江边码头向西上岭,二里,走入一个山坞,是板洞,村落十分兴盛。由板洞后向西上岭,平缓行走在山岭半腰上二里,转向北,再平缓行走在山腰上二里,这才下山。随即往东北上登,终于越过岭头,向南望去大容山东西两面的群峰无不全部呈现出来,唯独向北远望白石山,被北峰遮住了。再平缓行走在岭上,一里后下岭往北走,这里的水流仍然往东流。越到峡谷西面,慢慢越过一个山坳,水流这才分为东西两道:东面的水流全部流入西罗江,属于梧州府;西面的水流全部流入大水河,属于得州府,这里是分界处。一里走出山坞,是上周冲,山体这才开阔起来。行五里抵达罗秀,山体变得十分开阔。在店铺中吃了饭。由罗秀往北行三里,是卢塘。四围群山开阔缭绕,千家万户鳞次栉比,靠山筑塘,堤坝将池塘分成重叠的,也是山中村居又一处兴盛的地方。罗秀、卢塘之间,路旁有一棵空心树,高出地面一尺五,圆周大五尺,树洞中贮了一塘水,水面离树洞口有五六寸,下面浮出地面几乎一尺。水深碧澄澈晶莹,用手杖探测,深不可测,而珍珠似的水泡泊泊向上溢出。空心树虽然高于地面,但如果树中有水,只可能与地面相平,这是因为树下左右两边都有溪流,而贮在这树中的水独独比地面高,不溢出不减少,这是谁在舀水灌在其中的呢?〔树干好像井栏,或许是人挖空了植入地里的。但水浮出地面可算是很奇异的了。〕由卢塘向北走五里,经过卢忘村,登上一条岭上的峡谷。下岭后又上山,又走二里,沿山腰行,这才望见白石山的一对山尖好像脸对脸的样子。此岭分为东西两列对峙相夹,而北面的下方形成深坑,坑底满布着稻禾。一里,总有延伸而过的山脊横断在两面山崖间,共越过三条山脊,大约沿山崖向上延伸了六里。俯瞰深坑中,有的地方通往旁边,有的在中间岔开,所谓的“十二岔塘”的地方就是这里了。翻过山脊后,就向西北越岭,一里后稍稍下来,又向东越过一条山脊,于是向北沿着大路,径直望着白石山山麓走去。往北下行一里,又随着夹谷向西转一里,下到坑底,立即越过小岭。一里路向西下走,就见大水河从南往北流注。顺着河水向北下行,又一里,河水转向东折去,又有一条小河自北面的白石山流来,合流后向东流去。于是渡过那条大河后,又渡过那小河,上到东北岸,已经暮色逼人,投宿在岭上的陈村。大水河,自同冲、罗秀向北流过此地,下流到武林流入得江。
初八日自大水河登上后山进入得州府境内,路应该从山左沿小河往北行,我错从山右的大水河向北走去。一里,大水河折向东去,我于是向西越岭。三里路到罗捷,〔或者叫做“插”,有村落在山腰。〕仍与北来的小河相遇,逆水行,这才走上大道。又行二里,又渡过河水上岭,从岭上行二里,望着西面的独秀峰而行。下山二里,是陈冲,已走到独秀峰东北麓,重新见到白石山了。自陈冲沿山坞中的小河往东北行,走到这里又把潘观山作为西望的对象了。潘观山与东面一列山似门扇一样排列而北。十里,又向西北登上山冈,绕过西面一列山从中下垂的山嘴,于是又沿着山冈土陇行走。共走十里,越过一座岭下山,这是油麻墟。此时正逢赶集日,吃了饭后上路。十里,一连走过两座桥,桥北是周村,河水向北绕着流去,沿路上登西岭。五里,过了上合村。〔又把它称为麻合,有居民二三家在山岭中。〕又走十里,到达陈坊。陈坊以南,自周村以来,山不十分高,水流不成溪,然而仍冈峦山岭各自间隔,层层叠叠,山坡回绕;陈坊以北,便是平坦空旷的原野,西山在望,村落聚成街市,这才不再显出空旷山野冷清寂静的景观了。
初九日从陈坊的集市向西行走在荒野之中,中央下洼如像岩洞,洞中突起岩石,环结交错地盘踞着,但下边没有深坠的裂隙,里面没有深奥的积水,与从前走过的石桥村南面洼塘中突起的岩石没有不同之处。往西行十里,一直逼近思灵山下,就见郁江自西南方环绕府城流向东北,而隔江处山光城池,恍惚在望了。渡过江,抵达府城东南角,前往南门,来到释站前,返回得州府的寓所中,就见两个病人比以前稍有起色。打听去横州的渡船,是明天一大早出发,就带上行李下船等待。
这次出行,为时十六天,经过四个县、〔桂平县、陆川县、北流县、容县。〕一个州〔郁林州。〕的境内,找到四个著名岩洞,而三处是道教所称的洞天:白石山名叫秀乐长真第二十一洞天,勾漏山名叫玉网宝圭第二十二洞天,都娇山名、叫大上宝玄第二十洞天。只有水月洞不在洞天之列,可实际上是大容山的主脉。大体上我所经历之处,都是西面环绕着大容山的山麓。大略主脊起自西南的钦州、灵山县,向东北经过兴业县,由平山墟山脉往东延伸,就高耸成大容山。它往北分出的支脉,突起成为白石山,而山脉在此到了头;它向南分出的支脉,经过北流县向东分支成为勾漏山,而山脉也到了头;往南延伸的主脉,自鬼门关又往南成为水月洞,又向南经过高州府、西宁县境内,散开成为广东东南部的山脉,而向北转去的山脉自罗俪开始往北,盘结为都娇山。这样白石山、勾漏山、水月洞都是大’容山的正宗嫡系,而都娇山却可说是要排在子孙辈之后了。世人认为大容山各州县的三个洞天都有暗洞相通,不是的。说白石山通到勾漏山,只是指它们的山脉相连接,而何必要洞穴相通呢;说都娇山通到勾漏山,仅只是拘泥于它们的地界相接壤,却哪里知道它们的脉络已经分开。所以我在都娇山才知道外表的迹象容易混淆,在水月洞才知道近似的东西容易遗漏。鬼门关在北流县城西十里,正当横林的北面,远望它石峰排列,东面与勾漏山并立。北流县城屹立在中间,可东面的山名为仙境,西面的山称作鬼域,为什么呢?我起初在横林向北望,心里感到山境奇特,等到达北流后才知它是“鬼门”,后悔没能在其中行走,一举攻破这仙、鬼之关。
参考资料:
1、佚名.是何年网.http://www.4hn.org/files/article/html/0/238/17641.html?1748119332.902